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爱庭老师 · 马来西亚孩子沟通师

《我的错你送的》

故事自 爱庭老师 | 亲子教育达人

2019年《企业家媒体》@ 亲子专栏

图/网络


“为什么每次你都这样,一点沟通的空间都没有!”母亲又气又担忧地喝道。

“砰 !”15岁的炳亮转身套上耳机,使劲一推,房门发出了巨声。留下母亲 —— 蒋女士一人望着那扇被关上的房门无言地愣住。

蒋女士是一位很典型的家庭主妇,自然少不了每日为家务为先生及孩子奔波忙碌。她说当炳亮还小时真的可爱讨人心而且也很听话,没想到长大后如此叛逆真要不得的样子。“你们会听我说吗?从来都只有我听你们的,我不是你们养的宠物,说站就站坐就坐!”炳亮从沉默中杀出一句那样的话,划破了当时的沉静。

当炳亮就读五年级时在学习中心遇上了一些难堪,原以为爸妈一定会为自己讨个公道,怎知道爸妈的举动恰恰相反,他们畏缩了!炳亮想反驳父母但是换回来一句 “炳亮,做人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你还小不懂那么多。”天呐~ 对当时的炳亮而言,何为退让如何退让?那一次,委屈一口一口吞噬他对父母的信任。从此,这事儿也彻底改变了父母在他心中的形象,他把失望与不满统统吞到肚子里去,还警告自己以后靠自己吧!

温馨提示:

很多时候,我们忘了自己就是孩子小小心灵创伤的源头之一。一个未经疗愈的伤口,解释孩子如何在成长过程逐渐恶化了,要是加上权威严惩孩子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 以前的人,谈幸福不容易;可现在的我们,却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 希望爸妈也一样活出快乐!别再无意识把孩子牢牢框成另一个“自己”。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分析,论环境条件舒适度还是如今最占优势了,但是有样东西逐渐消失于人群中 --- 扛起“自我幸福”的能力。从古至今我们不自觉地接受了社会价值观,把幸福界定在婚姻、事业、财富等,只要没达成社会价值观,我们就认为自己比别人逊色了、不幸福了,非常介意自己在社会眼光里的定位。或许我们习惯了只专注找生活,这真是我们心里最渴望的?有多少人经常不开心却告诉自己“无所谓”,问题频频发生时我们却想到“再过一段时间可能会没事的”,也许我们早已习惯自欺欺人的生活方式?

我的第一个“企业”不见了 曾经的我也是以上的受害者之一,因为不快乐所以早期只懂得从爱情、友情、购物、玩乐、夜店中寻找快乐,但是我很快变成了快乐的“俘虏”,环境好我就开心环境不好我就感到痛苦回来了。后来我才了解原来一般上人们向外追求快乐的方式有很多,其中的一类型俗称“Panadol 效应”,比方说,透过狂乐压抑自己的痛苦、透过盲目工作避免与孤单碰面等等,“药效”没了就开始难受,一个转头马上又想办法从生活中抓住一两个快乐暂时用用逃避下痛苦。甭说别的,从我手里接过的培训个案、心灵辅导个案,虽然问题林林总总,迷失的、不快乐的人八九不离十。

回想2009年某个周末的下午,当凉风阵阵吹拂脸儿时,突然感慨自己在物质丰盛的年代却无法摆脱累积了十多年的痛苦而感到离谱万分,这让我觉得太难接受了,到底自己哪儿出错啦?人生是这样过的吗?一连串的问题瞬间导致内心愤怒四溢,愤怒自己依然无法摆脱痛苦,这一把火终于燃起我的不服输。

一个恍然大悟自己都在与自己过意不去,试问谁能跟自己过得好?自我幸福的这个“企业”就在2年的努力下奠定了基础并在往后的日子持续发芽至今。换言之,身为一位老师,假如当初我没有觉察及改变的企图心,除了普普通通地教书,我是无法启发学生去改变思维改变行为的;假如我没有实实在在改掉自己的毛病,虽然学生年纪不大但他们是无法对老师感到心服的。

担心我们孩子的未来

父母面对生活的态度对孩子们来说太关键了。这些年,世界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社会病了人心慌了,直接反映了当今还有很多家庭问题尚未有效化解。再多个5年10年,我们的孩子即将踏入一个怎样的社会?“我的第一个‘企业’”警惕我们莫忘先还原“自我幸福”的能力,这本领是我们孩子需要的榜样,更是一份无价的生命礼物,也是社会恶性循环有机会被打断的开始。


14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